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起源于1960年建立的“解算装置及技术”专业,曾自主研制我国第一台数字积分机,并成功地应用于国防现代化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自7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形成了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处理等具有东南大学特色并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建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学科平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2017年成功入选“双一流”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ESI国际学科排名稳居世界前1‰。
2006年获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200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已连续三次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五年来,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百余项,在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产业需求牵引的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秉承“强化基础、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强化实践”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突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工程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德才兼备型专业领军人才。学院建有计算机科学理论强化班、卓工实验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优秀本科生进实验”计划,坚持科学选才、精心育才、厚植土壤,加强学科交叉、科教/产教融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培养计算机科学领域科学家及产业领军创新人才。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弘扬“诚朴求实、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为根本,以重构专业知识体系为重心,以深化模式改革为推力,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全面提升学院各专业本科培养质量。目前现有在校本科生486人(不含2019级计算机类学生)。
学院长期坚持全方位、大力度的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改善软硬件条件,营造重科研、更重教学的文化氛围,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近三年来,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百余项,在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际级奖项20余项,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级奖项40余项,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持续得到提升。
学院持续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共设立了研讨课近40门,采取小班化授课+研讨模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深度与广度,学院不断深化海外联合培养项目,推进国内外交流,学院开设双语课近40门,其中聘请外教授课5门,鼓励学生走出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学院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强化校企合作,设立1个国家级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设校企合作课程10余门,共同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卓越化、综合型人才。截至目前,学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校级示范性研讨课2门、示范性校企共建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全英文精品课程4门等。
近年来,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弘扬“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优良传统,以“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为育人新境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改项目、教学成果、重点教材建设评选中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2018年取得新突破,“产业需求牵引的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